close
2013.05.18(六)
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生命科學廳(二) 恐龍時代展
恐龍是脊椎動物家族的成員之一,長久以來,我們常以為恐龍的滅絕是因為牠們行動緩慢和適應力差。但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其實恐龍是相當敏捷,和具有發育相當好的腦。因此科學家認為恐龍的滅絕,應與運氣不好有關,遇到地球發生大規模災難性的變化所導致的。恐龍還有一些活到現在的親戚,其中鱷是與恐龍同屬祖龍類的遠親,而鳥類更有可能是恐龍的後代
會動會叫的機械暴龍
在三疊紀晚期,恐龍的祖先逐漸演化成兩大類群的恐龍。牠們主要的差別是盤骨的排列方式。其中一群為蜥臀類,其組成盤骨三塊骨之一的恥骨是朝著前方,這與其他爬行動物的盤骨十分的相似。另一類是鳥臀類,其恥骨則是朝後,並與坐骨相平行,這與鳥類的盤骨較相似。有趣的是,鳥卻是由蜥臀類恐龍演化而來
竊蛋龍
經過兩億多年的演化,從片刻不能離開水域的魚類,經過兩棲類的登陸,爬行類的適應陸生環境,終於有一支被覆著羽毛的溫血動物飛上了青天
大約六千五百萬年前,地球生命的舞臺上出現了戲劇性的變化,各種恐龍相繼滅絕,但和恐龍共存了一億多年,體型較小、溫血、胎生、具毛髮的哺乳動物卻日漸繁盛起來
捕乳類的演化 生活在不同大陸或氣候區的哺乳動物標本
人類的故事 告訴我們人類從出現、演變到今天的故事,從出土的化石、器物,配合民族學的材料,我們逐漸拼湊出人類體質演化和文化發展的輪廓
淮河古菱齒象 展於陽光走廊
戶外 大型恐龍
往科博館~其他展示區 go~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