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09(四) 晴天
在金山老街吃完鴨肉ㄜ'後-->沿著北海岸線繼續往西前進-->走台2省道的淡金公路-->在28.7公里處-->石門區路段旁有一非常醒目且奇特之拱門造形的天然海蝕岩洞,約有十公尺高,稱之為石門洞
石門地形在地形學稱為「海蝕拱門」,是海蝕地形的奇景。百萬年前大屯山火山群噴發後,堆積了厚厚的火山熔岩與碎礫。爾後因豪雨造成山崩,於是砂土和岩塊被流衝下來,在海岸邊重新堆積形成一小山頭。岩層因受海浪長期侵蝕而形成海蝕洞,再經過長期海浪沖擊,將岩壁貫穿,而形成海拱。
由於海拱是經由海蝕作用形成,所以當初應該是發育在海平面附近,然而目前岩洞基部已高出海平面約2公尺,洞頂海拔有10餘公尺,這個現象可說明此地受地殼上昇運動的影響,地面抬升,拱門因而離開海面,停止了海水的侵蝕,才能保留住現今的景觀。(摘自:石門區公所)
濱海步道
有1小型免費停車場
公廁
貝殼砂灘
原來台灣除了墾丁的砂島和屏東小琉球的貝殼砂灘及澎湖吉貝的貝殼砂海灘外在台灣最北的鄉鎮『石門』
也有這麼美的貝殼砂 傍晚時分 若坐於海岸邊吹海風賞夕陽 一定很美 很浪漫
好美好可愛的小貝殼
沙灘旁岩石上長滿石板菜
往下一站 淡水 出發 go~